各教学单位:
现就开展202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做如下安排,请按要求执行。
一、总体要求
1.突出专业内涵,跟进行业新质生产力。依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教职成﹝2021﹞2号),深刻领会专业名称与专业内涵,对照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专业教学标准,深度了解和把握所属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新需求,进一步做好专业调研分析报告,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
2.沿用基本框架,坚持模块结构。各专业群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项目+企业实践”构成,公共基础课程统一编码为GG2401逐一延展,专业(技能)课程+专业项目+企业实践三个部分统一编码为“专业代码+2401”逐一延展。五年一贯制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为中职阶段以“中职专业代码+2401”,高职阶段以“高职专业代码+2401”逐一延展。
3.彰显书证融通,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融合。将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相应课程标准,“应融尽融”“能融尽融”,推动实现“书证融通”。
4.强化思政融入,推动课程思政体系化。着力从专业文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不同层面,强调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逐渐形成专业思政特色。
5.坚持一体化设计,规范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学院2个5年制专业、2024级“3+2”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切实同相关中职校、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杜绝互不沟通、各自为政现象。(注:畜牧兽医专业3+2,按一年半3个学习在校学习安排,其他各专业的3+2仍按一年2个学习在校学习安排)
6.关注新标准新规范,强化数字素养劳动精神。及时吸纳行业新标准、新技术、新规范、新数据、新需求。关注本专业领域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内容的融入。将培养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要内容。
7.尽量关注可量可测,构建量化指标体系。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版块,所表述的内容能量化尽量化,做到目标可量可测,具体化有抓手。
8.学时计算清晰,理论实践一目了然。在校阶段以周计的实训课,同时计算学时(每天6学时,每周30学时,不足一周按天计算)。
二、落实文件情况
表1 落实文件情况一览表
序号
|
主题
|
文件名称
|
具体要求
|
落实形式
|
备注
|
1
|
劳动教育
|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
|
|
劳动观教育16学时,计1学分,(素质教育学院开设);劳动实践教育分为日常生活劳动计1学分,生产实践劳动(专业学分融合,不单独设置学分),服务实践劳动计1学分,创新性实践劳动1学分,各专业结合实际设置“专劳融合”课程(以标注形式体现)16学时。
|
劳动实践贯穿到4个学期结合专业实践完成。2023
|
2
|
美育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
“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高等教育阶段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
|
总32学时,2学分,其中美育理论讲授24学时,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开设,艺术实践8学时,结合艺术活动开展。各专业结合实际,与美育教育相关联的专业课程,设置“专美融合”课程(以标注形式体现)。
|
2022
|
3
|
国家安全教育
|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
|
在公共学习领域中增加《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16学时,1学分,在第二学期开设。
|
2021
|
4
|
军事理论与技能教育
|
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
|
|
在公共学习领域中增加军事课教育。军事课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军事理论》36学时,2学分;《军事技能》训练2-3周,2学分。在第一学期开设。
|
2022
|
5
|
英语、信息技术教育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
|
《英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生必修或限修课程,统一调整为8学分;《信息技术》课程调整为3学分。
|
课程内容严格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
|
2022
|
6
|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
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辽宁省教育厅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作计划》
|
|
在公共选修课程目录修(制)订中,开设“生态环境保护”类公共选修课一门,32学时,2学分。
|
2022
|
7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通知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48学时,3学分,作为必修课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
|
2023
|
8
|
素质教育
|
|
|
设置《大学生文明礼仪》课程,作为公共必选课,学时32学时,2学分。开设《礼行天下、仪见倾心》《情商与智慧人生》《新青年·习党史》《大学美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大学语文》等网络通识课。
|
2023
|
9
|
岗位实习
|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21〕4号)
|
|
将企业实践体系中,设置“企业实践项目(企业主修课)”、“岗位实习”。
|
2023
|
10
|
形势与政策
|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
|
要保证本、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课不断线。专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1学分。
|
第三、四、五、六学期,机动设置(8)学时形式与政策课。
|
2024
|
三、学分设置
(1)总学分控制在157~163学分,各分项学分要求如表2。
表2 202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分设置一览表
学习领域
|
公共基础课程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项目
|
企业实践
|
总学分
|
学分要求
|
45~52
|
42~50
|
10
|
18~20
|
41.5
|
157~163
|
|
|
|
|
|
|
|
①16学时计为1个学分。军训、入学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以1周为1学分。项目体系,以1周为2学分。
②严格控制周学时,各个专业的平均周学时在22~26学时之间。
③认真斟酌授课方式,合理确定理论、实践时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课时须分别列出总学时和理实一体学时。
④企业实践项目(企业主修课)、岗位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五、六学期,总周数为41.5周。
(2)明确课程体系与项目体系之间的关系,避免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
(3)专业核心课程原则上设置为6-8门。
四、修订程序
1.规划与设计。根据“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要求,统筹规划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具体工作方案。二级学院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
2.调研与分析。各专业建设委员会要深入行业产业一线,做好行业企业产业调研、毕业生岗位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优化更新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3.起草与论证。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合理构建课程体系,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安排教学进程,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行业企业代表、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论证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4.研究与审定。将经过论证后的最终方案依程序提交院级党组织会议审定。
5.发布与更新。审定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程序发布执行,报辽宁省教育厅备案,通过学院网站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学院将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反馈与改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及时优化调整。
五、时间安排
表3 202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间安排表
时间
|
完成内容
|
2024年5月10日-5月31日
|
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制定(修订):要在深入开展行业产业岗位需求调研分析基础上,充分进行教学研讨,教学团队集体研究修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
2024年6月1日-6月5日
|
人才培养方案二级论证:二级学院要组织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并将论证具体时间安排报教务处沈超然老师,学院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将参加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
2024年6月6日-6月9日
|
人才培养方案三级论证:学院组织专家对各二级学院报送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再论证。评审专家对2024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审核,汇总意见建议,经教务处对意见建议进行梳理确认后,统一向各二级学院反馈。
|
2024年6月10日-6月15日
|
人才培养方案反馈、成稿:各二级学院根据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再研讨,结合产业实际、专业实际、岗位实际情况,对正确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吸收,对培养方案进行再优化,对暂时不宜吸收的意见建议做出回应说明。
|
2024年6月16日-6月20日
|
人才培养方案终稿确认: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各二级学院报送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稿进行再审核确认。
|
2024年6月20日-
|
人才培养方案审批与印制:教务处就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向院长办公会、党委会进行汇报说明,通过审批后交付印制。
|
各二级学院报送材料包括:2024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版、二级学院院长签字确认后的纸质版。
|
报送时间:请各二级学院于2024年6月6日将经过二级论证稿传至教务处沈超然老师;经校级三级论证反馈完成再修订后,6月20日,将本部门202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稿(电子版及领导签字纸质版)报送教务处沈超然老师。
六、参阅材料
1.2024级(3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2.2024级(3+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3.学院现有专业(专业代码)一览表(44个)
4.公共选修课程目录
5.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
6.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
7.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
8.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2019〕61号
9.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
教 务 处
2024年5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