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植树节
英文名:Arbor Day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设定时间:1979年2月23日
节日意义:绿化祖国,改善环境
流行地区:全球
节日活动:以宣传森林效益,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节日由来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节日起源

我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
节日意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植树节生态

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群的树林能对生态系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植树节让我们意识到环保、绿化的重要性,植树不是某个人的任务,而是全人类的大事业。树木对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森林如果消失,许多物种也会随着消失,而且人类生活也受到影响。所以植树节的生态价值就在于通过多种树来保障其他物种以及人类的生存。
植树节快乐
健康如“常青树”;爱情如“连理树”;事业如“参天大树”。植树节到了,愿:好运吉祥非你莫“树”,幸福快乐非你莫“树”,健康平安非你莫“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