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为深入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 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切实保障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有效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现就相关工作提示如下:
一、强化四级预警防控体系效能
依托学院危机干预四级工作体系,即“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个人”的四级防控体系开展工作。各二级学院以学院规章为依据,开展本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明确专人负责跟踪学生心理状态、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工作;提升心理委员及寝室长等学生骨干识别心理危机信号的能力,强化朋辈支持效能;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心理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迅速上报、妥善解决。
二、持续进行心理健康排查
(一)全面心理排查
通过谈心谈话、同学反馈、家长反馈等途径,持续开展动态心理排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尤其关注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学生:
1.因学习、生活压力过大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2.因个人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他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7.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8.因身边同学出现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9.网络成瘾及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二)重点关注群体排查
依据《学生心理问题分类管理方案》,对重点关注台账中心理问题红色、橙色、黄色预警的学生,分别以至少一个星期一次、两个星期一次、一个月一次的频率,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主动关心学生,定期跟踪学生心理状况。对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实施分类干预。对有心理问题史的学生持续回访,动态监测适应情况,发现高危信号,立即启动危机干预。
三、加强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鼓励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活动,如文化艺术鉴赏、主题班会、户外素质拓展、体育锻炼、寝室文化建设等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主动了解学生心理困扰与需求,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与干预,帮助学生提升心理韧性,培养积极心态;宣传学院心理咨询预约方式,鼓励学生在出现心理困扰时寻求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