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官网
mobile
学院公众号
xygzh
 
学院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主要领导
学院章程
学院文化特色
育人模式特色
专业建设特色
荣誉称号
校园新媒体矩阵
机构设置
学院介绍 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农林牧渔专业大类为主体的省属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48年,1999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为现名。七十六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高职办学之路,为服务辽宁全面振兴特别是服务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流的办学条件为学校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拥有充分满足教育培训需求的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1108亩,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66亿元。校内建有教学服务型、科研主导型、生产实训型、自主创业型系列化实训基地101个,具有承载项目功能的实训室、工作室145个,建有61间智慧教室、148个多媒体教室、300T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存储空间及万兆泛在网络。校外建有紧密型实训基地356家,与950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拥有1000余亩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农业科教园。

——拥有覆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优质专业

学校设有农学园艺学院、畜牧兽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园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朋朋宠物科技学院7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扩招教育学院)、素质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44个专业,涉农专业比例70%以上。现有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和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骨干专业10个,省级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群5个,省级示范、品牌专业23个。在籍学生12503人。

——拥有德技并修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62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54人,具有博士学位32人,硕士学位32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人,辽宁最美教师2人,辽宁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辽宁省巾帼标兵1人,省级教书育人模范1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行业职教名师2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24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2人,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巾帼文明岗2个,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从企业和科研院所柔性引进专业和科研领军人才7人,5名行业大师入驻学校大师工作室。常年从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500余人,已建成由840余名能工巧匠、技术能手等组成的兼职教师库,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立集培训交流、企业实践、进修研修在内的教师培养体系,系统、科学的打造拥有德技并修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拥有以人为本、以农为魂的特色学校文化

七十六年的积淀与传承,形成了学校极具农业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体系。学校确立的“立足北方大农业,对接区域产业群,服务国家新战略,建设一流高职院”的办学定位、“为农业提供生产模式,为农民提供生活模式,为农村提供发展模式”的基地建设理念、“走出教室练,进入项目干,跟着企业走,随着季节转”的教改理念、“优者成才,能者成功,人人成长”的育人理念等系列办学理念,有效引领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形成坚定的农业文化自信。耕读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荣获“辽宁省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创新的办学模式全面契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

——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对接东北区域需求,创建出全新的农业类专业架构及其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要求,聚焦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打破传统农业的专业结构布局,优化形成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现代农业装备、食品科技、园林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宠物技术、药品生产与营销等八大特色专业群体系,突出了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彰显了集群化特色,形成了“种养加一体、产供销协同”的适应辽宁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的专业体系结构,催生了一批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国家级骨干专业。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实施“育训并举”策略,创建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校企“二元”主体,强化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探索形成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校企贯通“4-1-1”人才培养模式、育训结合“1+N”乡土人才培养模式和产教融合“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其总体框架下系统化构建了种植类专业“双线双循环”任务导向式、养殖类专业“双班双基地”工学交替式等教学模式,全面实施了企业主修课、职业导师制、校企双导师制、双学籍制、企业学徒制、课程考评个性化、技能大赛免考制等系列配套的育人机制,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工匠精神得到了极大提升。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创建出共建共享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

通过创建校企战略联盟、职业教育集团、校企深度融合等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人才共育、基地共建、资源共享。与大北农、北京伟嘉、大连三仪、中联重机、大顺国际、葫芦岛玄宇等有规模、有影响、有文化、有情怀的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及合作订单班。充分发挥双主体育人优势,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与中泰实业集团共建忆江南农业科教园,扩展实训培训基地1000亩。牵头成立辽宁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振兴委员会、全国插花花艺职业教育联盟;牵头成立全国首家生态园林行业、全国兽医领域等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和“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凝聚了政、行、校、企、社各方力量,推动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深化。入选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100强”。

——瞄准区域产业需求,构筑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创建出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新模式

依托辽宁省蛋鸡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设施软枣猕猴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构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获批省级以上研究项目292项,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熊杂2号”至“熊杂8号”系列高粱新品种,元钰66、大民99玉米新品种、L189玉米新品种,熊豆1号、熊豆2号、农职豆1号等农作物新品种,熊岳圆葱、熊岳紫长茄、裸仁金瓜、星辰一号黄瓜、熊岳长绿苦瓜等蔬菜新品种,熊岳白葡萄、早醒艳桃等果树新品种;日光温室设计与建造、日光温室果树蔬菜栽培新技术、南果北移新技术、动物健康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动物无抗饲料的研发与推广技术、辽宁绒山羊高效养殖新技术等117项省级科研成果及245项国家专利。其中,获国家农林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7项,厅局级奖励29项。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82项,其中,一等奖5项。

——坚守农业本色,面向乡村振兴主战场,创建出立体式网络化服务“三农”新模式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主动服务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依托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平台取得的系列成果广泛开展社会服务。率先开展日光温室的研发、培训和推广,熊岳型日光温室及其配套的蔬菜、果树栽培技术,推广至东北、华北和西北16省,受农业农村部委托培训农业科技人员万余人。可移动内保温节能组装式日光温室推广至北京、青海等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熊杂”系列高粱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为辽宁不同时期种植结构调整作出了巨大贡献。“辽峰”葡萄新品种栽培技术已推广面积20余万亩,使果农获得丰硕的收益。动物健康养殖研究中心已累计为企业检测样品10余万份次,为动物疫病防控和企业技术改造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

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与技术优势,以党建引领、项目入村、创业带动等措施,积极开展精准扶贫,以营口东部山区、辽西北干旱地区为中心,积极参与“千名专家进千企”“百名专家对接百个乡村”活动,每年派出技术专家600余人次,足迹遍布320余乡镇,直接惠及贫困家庭3410余户,驻盖州市万福镇苇塘村扶贫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职教师资培训工程”“西部对口支援工程”和“进乡入企服务工程”六大职业培训品牌工程,先后为省内外(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吉林地区)培训基层农技推广干部、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等农村实用人才19万余人日。学院“农业高职院校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入选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非学历教育) 百项重点建设任务。

学校作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和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与沈阳和营口等市区的中小学校联合,广泛开展了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年接待沈阳东北育才教育集团和营口市区的中小学生13000余人,通过学农实践夏令营活动,有效培养了广大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团队精神。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多方联动,创建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工作新模式

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以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培育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程,创建了“二级双线两段延伸式”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突出思政课主渠道和课程思政、校园文化、网络阵地等育人功能,形成了相关部门和各专业系(院)多方参与、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党政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格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逐步构建了“导师+项目+团队”双创教育模式,形成了“课程+双创+思政+素质教育”相融互促、“1+N”多元协同育人特色。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成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高水平的办学成果赢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高比例基层就业为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作用

七十六年来,学校为我省农业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技能人才达8.2万余人,广泛分布在我省900多个乡镇的农业生产一线,在新农村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规格职业技能大赛奖项凸显了优质人才培养的成效和水平

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43项,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3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大赛一、二、三等奖12项,省级双创大赛一等奖63项。毕业生一直以“职业素质好,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受到社会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9年保持在90%以上,近6年均达96%以上。

——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彰显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改革水平

学校实施以教研促教改发展、以科研促产教融合的“双研驱动战略”,2000年以来,荣获省级教育教学研究成果13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学校荣获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二、三等奖4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5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32门,主编“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36部,“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6部,“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5部,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资助项目3部,9部教材获评辽宁省职业教育“十四五”第二批规划教材,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1个,主持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2项、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1项、辽宁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1项、辽宁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

——高影响力的社会兼职与荣誉体现了国家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为辽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农机装备职教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和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4个国家级职教集团的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

学校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辽宁省政府新型农民培训基地、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学校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试点学校、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驻村工作队)、 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国家首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辽宁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辽宁省最美校园、辽宁省文明校园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20241月更新)